干货丨视频新闻直播如何发力?
点击上方“中传新闻传播学部”订阅我!
新闻短视频如何有深度?
纸媒如何转型视频新闻直播?
学部君带你聆听新京报视频报道部刘刚主编的分享
△刘刚开讲啦
上周五,“新京报进校园”活动第三站抵达中国传媒大学。新京报视频报道部主编、“我们视频”执行制片人刘刚来到新闻传播学部,为同学们分享了新京报“我们视频”的理念、操作技巧以及关于视频新闻直播的那些有意思的事儿。
关于“我们视频”的小背景
2014年
新京报提出“新闻视频化”发展战略
2016年
新京报视频报道部成立
“我们视频”企鹅号上线
主要内容
时政、社会热点、重大事件报道
报道形式
用短视频和直播覆盖新闻热点和重要现场
关于移动端新闻直播,你得了解这些事儿
刘刚指出,在秀场、娱乐、体育等领域广泛渗透后,网络视频直播也开始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崭露头角。近年来的许多重大新闻事件都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进行报道,如“达美航空劫机事件”就是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让记者拿到第一手资料;再如CNN报道土耳其军事政变时也是通过手机视频连线下台总统。新京报转型后,在重大新闻、热点事件的报道中建立起文字深度报道、视频直播、短视频以及动新闻3D还原的标配模式。
刘刚以“我们视频”的重大报道为例,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移动端新闻直播的科普。
△刘刚:移动端直播是有套路的
1
移动端新闻直播有啥特点?
相对于文字报道和电视新闻报道,移动端新闻直播对于及时捕捉新闻线索、最大限度还原事实真相有着独特的优势:
设备轻便、移动灵活
实时无剪辑、真实,有现场感、同场感,能展现出记者抵达现场的过程
进程不可测、不受编导规划,有悬念感
互动性强
△通过定点机位和航拍实时传送的中越边境扫雷画面
2
是什么让移动端直播成为可能?
直播不是新生事物,有电视就有了直播,但移动端直播之所以在这两年迅速发展,就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信号覆盖。这两个条件让每个人在很便捷的情况下实时发起一场直播。
3
“我们”直播的标配
2016年起,“我们视频”与腾讯视频合作进行“两会”报道,记者携带标配设备,可以让观众以记者视角看现场,编导可根据反馈使记者按观众要求进行现场画面展现,互动性强。如新京报在报道2016年河北儿童坠井事件时,记者根据观众反馈在移动端直播平台上的需求来选择呈现救援的画面信息,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需求。
标配设备
趣看导播系统(后方)+iPhone6S
智云稳定器
小蜜蜂
4g卡(前方)
以往的报道倾向于一位全能型记者进行采、拍、编、剪等全部工作,而现在的移动端直播报道总体上采用三人合作模式。
△我们视频直播节目画面
标配人员
地面出镜
地面拍摄
航拍
4
如何策划直播流程?
移动端新闻直播面临观众可以随进随出,受众不固定、很难累积等问题。刘刚以“我们视频”在2017年推出的花式点钞直播为例,指出制作静态、动态海报并在线上线下推广是目前直播流程策划的常用模式。
△我们视频“花式点钞”直播节目静态预告海报
△“花式点钞”节目视频预告片段
5
什么样的直播选题最好?
热点突发事件第一现场
重大事件第二落点,回访/揭秘
重要节点、热点策划
关于短视频,怎么做最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1331tkrt8w&width=500&height=375&auto=0△港珠澳大桥八年建设历程回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1331z5bk52&width=500&height=375&auto=0△关于长沙民警杀死金毛犬的报道
短视频是“我们视频”进行报道的主要类型之一,至2017年底,“我们视频”制作超过7000条短视频,其短视频播放总量超过50亿。虽然短视频广泛存在于新闻内容的生产领域,但是如何对其进行规范仍然莫衷一是,刘刚分享了对于短视频规范的心得。
多长时间才算短视频?
看内容,内容足够好,7分钟也会有80%的传播率,内容不好,30秒也没人看。
短视频怎么做最吸流量?
时效上,速度要快,增量可迭代。开场有视频就绝对不用图片,尽量不加音乐,短视频时长控制在2分钟以内,最精彩的画面放在前5秒。
短视频有哪些雷区?
未经证实的画面绝对不用。
关于做好采访,你得学会这些技巧
移动端新闻直播相对于文字报道可以省略更多的环节,让观众更加迅速地接收到最新资讯,把记者在现场看到的事物实时传输给观众。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移动端视频直播的新闻时效性更强,这是促使刘刚从一名文字报道记者转变成为一名视频报道记者的原因。移动端新闻直播对于记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移动端新闻的采编能力,拿出出色的报道,刘刚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为同学们带来采访技能包。
△采最好的新闻,“我们”在行动
要想成为好记者,第一步是去跑现场,见过足够的现场,有了经验,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之后就能把采访做好。
十年前是纸媒的黄金年代,记者可以等待线索。十年后的今天,新闻线索往往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记者是等不到的,因此我们要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发现。
有的人采访十个人都被拒绝了,他就放弃了,有的人采访了100个人,还在坚持,第101个时他就成功了。
多听一线记者讲解、拆解技术的分享,多看技术揭秘、内容揭秘性质的手记。
精彩问答
△现场观众与刘刚交流
Q
如何保证一场长时间的、尤其是软性话题的移动端直播有密集的信息输出?
A
信息密度问题从移动端直播诞生之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是策划类直播,可以在策划时多做话题的准备。当现场画面没有增量时可以用垫片和图文区互动来解决,另外静态类、策划类选题,主播本身的互动性也很重要。
Q
从文字记者转型为视频记者,有何挑战?
A
报社现在鼓励转型,我本人就是从文字记者转型成为视频记者的。文字转视频肯定有很大的挑战,文字叙事和视频叙事确实不一样。我不认为视频和直播可以替代文字和图片,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它们是互相融合和互相补充的形态,从新京报角度来讲,传统的强项是文字和图片,现在已经有很简便的视频工具的时候,应该要占领渠道,所以“我们视频”出现了。
Q
新京报和腾讯合作后产生了1+1>2的效果,二者合作的契机是什么?
A
中国目前市场化媒体中传统纸媒共性现状是强内容,编辑记者队伍是其强项,弱的是技术和平台,尤其是懂技术和懂平台的人。新京报强于内容,腾讯强于技术和平台,合作后新京报获得流量入口,腾讯获得优质内容,二者是强强联合。
了解完以上精彩的分享会内容,你是不是对视频新闻直播更感兴趣了呢?
如果你有更多想法,欢迎留言和学部君互动哦~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供稿 图片/ 王奇悦 陈科汕
编辑/ 吴鸿波 美编/ 付晓雅
主编/ 丰。瑞 郑。石 监制/ 顾 洁